美國當地時間1月24日,美國股市開盤暴跌,但后半場逐步收窄跌幅,甚至以紅盤報收。而25日開盤的A股卻一路盤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2.5%。在中國已實現的增長指標強于美國,保持進一步增長的條件明顯優于美國的情況下,中美股市的這種反差實在令人深思。
美國股市24日先暴跌再翻紅的走勢,反映了美國面臨巨大通脹壓力、制造業難以提振、疫情大肆蔓延的復雜形勢:一方面,投資者對經濟和股市前景感到擔憂,對加息和刺激政策退出十分敏感;一方面,其主流投資機構憑借強大資金實力,出手護盤十分凌厲。
美國股市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僅經過短暫的低位震蕩,即進入上行通道;到2020年2月,道瓊斯指數漲到接近30000點,隨后因疫情暴發出現快速調整,發生6個交易日三次下跌熔斷的奇觀。但在美國對外發動貿易戰,國內制造業低迷、失業面擴大的情況下,美股卻再次走出V型反轉行情,一路上揚。到2022年1月4日,道瓊斯指數比2019年底上漲了約30%。
反觀A股,2022年1月4日上證綜指比2019年底僅上漲19%。而2020年疫情發生后到今天,中國無論在疫情防控上,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減少了患病率、重癥率、死亡率,而且最早實現經濟正增長,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美國不但陷入疫情反復和持續蔓延之中,死亡人數持續上升,而且制造業陷入萎縮、失業率低迷、物流不暢,其超大規模發行貨幣已導致7%的通貨膨脹率,政策即將轉向。美國股市能夠在經濟如此畸形的情況下一再走高,與其大量發行貨幣有直接關系,但也與其主流投資者大力護盤有關。美國的主流投資者深知,股市保持活力對于吸納全球資金、化解其經濟矛盾是有益的。
相對而言,中國股市與實體經濟運行的狀況存在一定反差。在不斷鞏固防疫戰略成果的同時,我國早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實現穩定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21.4%;我國年度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達到歷史高點。特別是,經濟增長的創新動能顯著增強。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8.6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已連續4年保持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隨著RCEP實施和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臺功能進一步拓展,我國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興業熱土。
近期,國內股市表現疲軟有一些短期理由,一是市場普遍認同的熱點板塊已積累一定漲幅,需要消化;二是今年經濟增長的確存在一些壓力。但這不足以導致近期股市大跌。因為今年增長壓力主要體現在一季度,而這是由于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長幅度較大的緣故。所以,把這個因素夸大是偏頗的。
既要看到當前的困難,也要看到有利的形勢。我們在過去兩年堅持未雨綢繆,穩扎穩打,為應對當前困難預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間,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一是,中國過去兩年沒有跟隨美聯儲的腳步,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這樣,在今年美聯儲加息、促使美元回流的情況下,我國可以實施更有力的財政貨幣政策。二是,開展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根據市場情況“打提前量”“靠前發力”。從去年12月開始,我們提前下達部分2022年專項債券額度,采取了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舉措,為實體經濟低成本融資和穩健運行創造條件。國務院已決定,前期已對部分到期稅費優惠政策延期的基礎上,再延續執行涉及科技、就業創業、醫療、教育等另外11項稅費優惠政策至2023年底。三是,持續做好“六穩”“六?!惫ぷ?,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以穩住經濟大盤為改革贏得空間,為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夯實基礎。要用好過去兩年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進一步釋放政策推動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各業競相繁榮發展的局面。四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動搖。在穩住經濟大盤的基礎上,堅持向改革要效率、靠改革謀突破,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暢通國內大循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行業改革,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會動搖,推進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慢下來,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近期A股市場疲弱的表現是對利空因素的過度反應,而這種過度反應是通過機構投資者傳導的。目前,我國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資金實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存在短板,特別是對市場熱點和行業估值的判斷存在短期化傾向,不能發揮市場壓艙石、定盤星的作用。在遇到風吹草動時,需要主流投資機構維護大局,引領方向,發揮應有作用。在此,我們呼吁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擔起引領價值投資的主體責任,主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持續發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來!
上海證券報頭版:專家稱A股政策面資金面均有支撐 不宜對市場下跌反應過度
A股昨日再次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交投較為低迷,三大指數低開低走,跌幅均超過2%,滬指收盤失守3500點。對此,市場專家分析認為,不宜對股市下跌反應過度,當前A股在政策面、資金面均有較為堅實的支撐,經濟“穩增長”態勢明確,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不少機構也預計,“市場底”正漸行漸近。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分析提出,近日A股下挫受地緣政治因素、外圍市場影響較多,適逢春節假期前夕,資金活躍度也有所下降。但歷史上地緣政治因素對權益類市場的影響往往比較短暫,情緒性反應過后,仍然看好未來一個季度的A股市場表現。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認為,近期A股市場走弱主要受到五方面因素影響,包括:美聯儲升息預期,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部分市場觀點對經濟走勢存在擔憂,全球通貨膨脹,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他認為,整體看,這些因素對投資者會形成一些情緒性影響,但對股市中長期走勢的實質影響并不大。
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國內政策面、資金面均對A股市場形成了較為有力的支撐,不宜對市場下跌反應過度。
從政策面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的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此后,各方面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舉措。1月17日以來,央行先后下調MLF中標利率10個BP,下調1年期LPR10個BP、同時下調5年期以上LPR 5個BP。近期,住建部稱今年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超出此前200萬套的預期;國家電網宣布2022年在電網投資方面計劃投資5012億元,創出歷史新高;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提出,要推出更多有利于提振有效需求、加強供給保障、穩定市場預期的實招硬招;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部分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紓困和發展;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10個方面的工作舉措。
荀玉根表示,我國“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正在持續加碼,歲末年初往往是基本面的“淡季”,但卻是政策面的“旺季”。陳洪斌也提出,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下,今年政策面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將十分堅實,各類“穩增長”舉措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兩會召開前逐步細化出臺,A股市場也將迎來一個較為密集的利好政策的窗口期。
從資金面看,一方面國內宏觀流動性充裕,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向市場投放了較為充裕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外資保持凈流入態勢,用真金白銀表達對A股市場的看好。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雖然滬深主要股指累計下跌較多,但券商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始終保持在1.8萬億元左右。
公開信息顯示,1月17日以來,央行累計凈投放資金規模已達到7500億元。近兩日,央行連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維穩跨春節流動性。
海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年初以來,A股主要指數雖表現不佳,但北向資金一直逆勢加倉。今年截至1月20日,北向資金凈流入規模達428.5億元,超過2021年1月的399.6億元;此間北向資金日均凈流入30.6億元,也高于歷年北向資金的日均凈流入水平。部分市場機構預計,今年北向資金凈流入規??赡茉?000億元至4000億元。
荀玉根認為,目前整個A股市場PE水平在18.5倍左右,處于歷史中等偏低水平,具備對資金的吸引力。在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居民資金更多青睞流動性高、收益性好的權益類資產,股市增量資金有望源源不斷流入。陳洪斌表示,二季度之后市場走強可能會越來越明顯,今年A股市場雖然不會有很大的行情,但結構性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多數機構對節后市場也并不悲觀,認為A股“市場底”正漸行漸近。例如,中金公司認為,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前瞻指標可能改善和經濟增長逐步企穩,市場情緒也有望修復。中信證券表示,“情緒底”即將到來,預計市場資金將恢復流入,“市場底”漸行漸近,建議繼續緊扣“兩個低位”布局藍籌,迎接上半年行情起點。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團隊表示,春節后市場風險偏好或改善,新基金發行有望回暖,美聯儲下周FOMC會議若使加息預期利空出盡,則有望在節后形成有利時間窗口。建議投資者珍惜把握即將來臨的反攻行情。
1月24日海外股市震蕩加劇,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雙雙下跌近4%,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盤中一度跌逾4%,最終收漲0.63%。1月25日A股市場低開低走,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2.58%、2.83%、2.67%。滬市成交額為3837.28億元,深市成交額為5531.34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受到市場情緒影響,A股迎來調整。當前基本面穩定,流動性寬松預期不斷增強,市場整體向好趨勢不改,調整反而是比較好的建倉和加倉時機。
情緒面起伏影響市場
1月25日,A股市場低開低走,上證指數跌破3500點,創業板指跌破3000點。當日上漲股票數約270只,其中32只股票漲停,下跌股票數超過4300只,80只股票跌停。
申萬一級行業全線下跌,跌幅最小的銀行業下跌1.68%,傳媒、綜合、煤炭行業跌幅居前,分別下跌6.09%、5.09%、4.72%。開開實業、九安醫療、蘭州銀行、精華制藥等一批前期人氣股跌停。
數據顯示,截至25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91.54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2.65萬億元。
對于25日市場下跌的原因,華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鄭小霞表示,海外風險事件壓制疊加A股本身的市場情緒,是25日下跌的主要原因。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表示,A股市場近期走勢不佳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首先是海外市場的影響,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美國乃至歐洲股市出現了連續調整,納斯達克指數1月以來的累計跌幅超過10%,對A股有一定的心理影響;其次是新能源、碳中和、元宇宙等前期市場熱點出現了快速降溫,賺錢效應低迷,對市場信心形成較大沖擊。目前國內的政策面、市場基本面并沒有多大變化,下跌更多來自情緒面起伏。
后市關注“穩增長”主線
從資金面來看,數據顯示,1月25日北向資金凈流出35.74億元,1月份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427.25億元。
而主力資金仍然保持凈流出狀態。數據顯示,1月25日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出630.24億元,已連續33個交易日呈現凈流出狀態,3035只股票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出,1537只股票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入。
從行業主力資金來看,數據顯示,25日申萬一級行業均出現主力資金凈流出,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子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出金額居前,分別凈流出91.68億元、68.93億元、44.44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出金額最少的紡織服裝行業凈流出1.33億元。
對于A股后市,夏風光表示,1月份美聯儲議息會議后,美股有可能探明底部,春節前后的A股應該能夠出現同步回升走勢。
鄭小霞預計,隨著美股調整結束,外圍風險偏好沖擊因素消除,在穩增長政策支撐下,A股有望迎來春季反彈。短期市場風險偏好受抑制的情況下,低估值板塊的配置性價比提升。隨著調整逐步接近尾聲,迎來春季行情后的四條投資主線更值得關注:一是貨幣政策和流動性寬松支撐下,估值彈性大的成長主線,仍可期待成長風格在春季行情中“拔估值”;二是政策密集落地,穩增長主線也有配置機會;三是隨春季行情有所表現的券商和政策持續邊際改善的地產板塊;四是消費板塊跟漲,主要沿漲價鏈條尋找機會。在主題投資方向,可關注數字經濟、國企改革等概念。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未來伴隨“穩增長”政策細節持續出臺、經濟指標改善和國內經濟增長逐步企穩,市場情緒也有望修復。風格方面,“穩增長”仍是未來的階段主線,市場對這一主線的追捧可能會持續到一季度末左右。成長風格大幅調整空間可能相對有限,但近期不著急抄底。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近日,A股持續回調,無論是賽道股投資者,還是低估值的擁戴者,大多難逃持續性的市值損失,恰如浮云遮眼,長安難現。但對于投資者而言,下跌是最大的考驗,忍耐和積極應對則是獲取獎賞的重要路徑。
忍耐往往是獲得超額收益的前提。股市上漲不是線性的過程,價格圍繞價值持續波動,疊加情緒周期產生一個個波峰波谷,最終推動市場波浪向前。數據顯示,過去16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累計收益超11倍,但在192個交易月中有72個交易月都是負收益,有近四成時間都在默默承受下跌的煎熬,投資必須能忍受這些煎熬。
但是,忍耐并不是所謂的“躺平”。在市場下跌中,投資者的忍耐需要“積極有為”。對于自己持倉的個股可以問一問,曾經的股價上漲是情緒推動還是基本面推動?自己買入公司原因是什么,是通過K線圖畫出來的前景無限,還是公司的內在價值已經跌無可跌?通過不斷反問,如果明確了只是一時沖動跟風買入了一只“技術面”上可能大漲的個股,可能需要調整持倉;如果清楚知道一家公司可能的營收、凈利、市場空間等估值的核心因素,并且確認短期下跌并不會改變公司的基本面,就可以靜靜等待估值回歸。
在投資中,復利是最大奇跡,時間則是復利的“杠桿”,使用杠桿的方式則是等待。巴菲特從比亞迪上賺得盆滿缽滿令人羨慕,但是他也付出了近13年的時間。茅臺股價漲了370倍,則是其上市20周年時的數據,驚人的投資戰績總需要漫長時間。
等待是因為當前市場并不悲觀。在節前市場快速回落后,春節后市場行情或表現更好。一方面,積極因素將逐步向上修正。當前實體融資需求好轉尚未驗證,結構性寬貨幣和總量寬貨幣或將并行,央行將繼續積極“靠前發力”。同時隨著地方兩會相繼召開,穩增長訴求強烈,基建與制造業投資有望加快發力。另一方面,負向因素將加速收斂。海外流動性預期的沖擊將逐步消化,地產信用風險亦將逐步暴露消化。
整體來看,當前投資者短期風險偏好已處較低水平,繼續向下空間有限,春節后隨著積極因素的上修市場將逐步回溫。投資者應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市場變化,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躺平、不悲觀,最終定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