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臨港微信公眾號9月22日消息,為推動臨港新片區綠色低碳發展,構建氫能產業體系,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編制了《臨港新片區打造高質量氫能示范應用場景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來源:上海臨港微信公眾號
《方案》提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建成各類型加氫站點14座;年氫氣供給量不低于14000噸;年氫氣自給率不低于當年需求量的30%。在此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也在持續深化對氫能源產業的布局。
“1/4,1/7,1/5”
《方案》提出,到2025年,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上海氫能發展先行先試區、綜合示范區和產業引領區。在技術領先度、產業集聚度等方面領先全國,產值規模占全市1/4以上,車輛應用規模占全市1/7左右,基礎設施規模占全市1/5左右,在新能源制氫儲氫、管道供氫、分布式和熱電聯供等領域率先示范并形成行業標桿。
在總體目標指引下,階段性目標清晰明朗。到2022年,全面推進燃料電池車在中運量公交、公共交通領域場景打造;支持氫燃料電池在物流、重卡領域商業化應用,累計完成不低于15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建成投運平霄路等3座加氫站建設;年氫氣供給量不少于1500噸,在現有工業副產氫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區域內天然氣、電解水和甲醇制氫路徑。
《方案》進一步明確,到2025年,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建成各類型加氫站點14座;年氫氣供給量不低于14000噸,構建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有機結合的氫源保障體系;年氫氣自給率不低于當年需求量的30%;推廣氫能分布式能源和熱電冷三聯供系統技術在建筑領域和工業園區示范應用。
據悉,臨港新片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起步于2016年,經過5年多的創新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電堆、雙極板、膜電極等核心。截至目前,臨港新片區首座油氫合建站——平霄路站已于2020年9月奠基,預計2021年底建成投運。首座臨時撬裝鴻音路加氫站已于2021年8月建成,擬于近期投運。
著力推進四大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方面,《方案》強調,一是推廣1500輛燃料電池車輛;二是建設各類加氫基礎設施14座;三是建立穩定可靠氫氣供給體系;四是開展氫能綜合利用試點示范。
按照《方案》,1500輛燃料電池車分布在貨運物流、公交通勤、市政、公務等領域。具體來看,到2025年貨運物流領域推廣600輛(重卡300輛、物流車300輛);圍繞中運量和常規公交體系建設,重點布局710輛燃料電池車,并培育發展產業園區通勤班車100輛;提高土方運輸等燃料電池車輛覆蓋比例(不低于60輛)以及企業公務用車等領域試點30輛應用場景。
在關鍵的加氫站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各類型加氫站14座,總加氫能力不少于38噸/天。此外,積極試點非化工領域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探索在重裝備產業區、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島域)、綜合先行區、中日合作示范園等區域布局4個制氫儲氫加氫一體化母站。
在氫氣供給體系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氫氣自給率達到30%以上,光伏等綠氫占比不低于10%。探索試行氫能戰略儲備機制。到2025年建成本地氫氣儲備滿足2天的需求量,儲氫規模達到78噸,同步在洋山深水港規劃建設氫儲運基地。
《方案》還提出,開展氫能綜合利用試點示范。在中日合作示范園區內或其他條件允許的公共設施內開展1-2個探索天然氣摻氫示范應用,打造“氫能園區”。
為進一步完善產業扶持政策,《方案》指出,將積極落實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財政資金獎補政策,發布臨港新片區支持氫能產業及應用場景建設的資金補貼方案及實施細則,出臺加氫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辦法。
上市公司深化布局
燃料電池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是商用車新能源化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事實上,已有多個地方將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列入“十四五”規劃中,相關上市公司也在深化布局。
以“氫燃料”為關鍵詞在滬深上市公司互動平臺進行搜索,包括動力總成系統、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關鍵部件、加氫站建設等涉及氫能源產業的諸多領域均有上市公司不斷加碼。
在燃料電池發動機方面,昇輝科技9月15日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昇輝新能源的兩款燃料電池發動機已達到國家強制性規范要求,可搭載于氫燃料客車、物流車與重卡等新能源車輛;大洋電機日前也在互動平臺回復中表示,公司完成了30kW-81kW系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第三方認證(含冷啟動),并已完成110kW-120kW燃料電池發動機樣品的開發,正進行性能和可靠性驗證。
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美錦能源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稱,其間接參股的環宇京輝已為2022北京冬奧前期試運行的張家口公交公司的173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提供了氣體保障。
此外,在加氫站方面,包括雄韜股份、濰柴動力、厚普股份等上市公司已有項目落地。雄韜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全國范圍內參加建設的加氫站共有三座;濰柴動力推動產業上下游企業和合作伙伴建成加氫站6座,其中公司建有一座固定式加氫站。
具體到上海地區,上汽集團在氫燃料電池產業方面的布局正持續深化。公司9月3日在互動平臺稱,新一代燃料電池電堆產品的一級零部件已全部實現國產化,并與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和華誼集團等開展“氫”戰略合作。截至今年上半年,捷氫科技新園區建成投產,成為國內首個全面覆蓋膜電極、電堆、電池系統的車規級氫燃料電池制造基地,可形成萬臺套燃料電池電堆的年產規模。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