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出臺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仍然上漲5.3%,保持了連續15個月的上漲,連續四個月同比增長超過5%。
但是市場更加關注的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CPI上漲不及預期,8月核心CPI同比上漲4.0%,不及預期4.2%,亦不及前值4.3%;8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1%,不及市場預期的0.3%,環比增幅創今年2月以來新低。
此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再強調,過去幾個月的CPI大漲是暫時的,是由于去年同期物價下跌幅度較大,導致今年同比上漲幅度較高,這種情況會隨著基數逐漸下跌而終止上漲,看來這個數據印證了鮑威爾的判斷,這也是市場無視通脹數據嚴峻,仍然在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5月份CPI上漲超過5%后,美聯儲和許多專業機構都認為物價上漲是暫時的,去年由于疫情影響,基數太低導致今年的讀數比較高。兩個月后,隨著去年的基數上漲,通脹就會下來。目前看這個判斷月份已經被證實。
最讓市場放心的是,此前通脹上漲的最重要的因素——二手車價格已經開始下降,8月份二手車和卡車指數下降了1.5%,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增長;航空公司票價指數8月大跌9.1%;8月車險指數下降2.8%,降幅與7月持平。
看來美國此輪由于疫情導致的短暫的價格上漲已經見頂了,這是否影響美聯儲減少資產購買的進程呢,筆者判斷不會。
因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個月表示,美聯儲今年可能開始減少債券月度購買,但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他在作出這個表示時,已經預期到通脹的暫時性。
更重要的是,盡管美國的通脹已經見頂,但是物價的整體水平不會下降太快,而是會維持一段時間,這是由于經濟復蘇較快,消費比較網上,尤其是企業用工荒嚴重,有些企業為了找來勞動力,不得不加工資,這將會影響未來的就業數據,并對消費物價上漲產生刺激。
同時,經過大量的鋪墊和溝通,美聯儲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預期引導,市場也充分消化了年內減碼資產購買帶來的影響,因此有人認為美聯儲的退出可能已經變成了白天鵝,今年年內減少資產購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近日,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貨幣政策操作上,“以我為主”,其實,就通脹形勢而言,中美的貨幣政策未來走上了分化的道路。
中國的經濟增速正在下行,最新出臺的宏觀數據更加表現了這一點。
9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前值6.4%,比7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亮點是高技術制造業增速較高,不過主要是新能源。
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4.0%,比1-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8月份環比增長0.16%。
可以看出,8月份各項宏觀數據較上月回落,有惡劣天氣、限制能耗、房地產調控等原因,降幅比較大,也有經濟內在動能衰減的因素。不過從央行目前的操作上看,并未出現明顯反應。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較上月下降6.0個百分點。消費的下滑幅度過大,超出預期,消費本身就是此次疫情后經濟復蘇最弱的一塊。
9月16日,發改委的解讀是,近期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受汛情、疫情雙影響,部分地區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這些聚集性、流動性、接觸性消費受到沖擊。但是目前看這些沖擊還是暫時性、局部性的,總體上還在可控范圍。后期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費政策進一步發力,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
9月15日,央行開展6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維持在2.95%不變,今日有6000億元MLF到期。同時,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持平上次。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1年9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6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9月15日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從這個操作上看,即使數據下行,央行的操作主要還是為了維持流動性穩定,經濟增速下滑并未影響到貨幣政策操作,看來,央行還是要繼續觀察一段時間。
不過,隨著未來經濟數據的進一步下滑,和物價的低迷的進一步顯現,貨幣上出現逐步的寬松可能性比較大,這跟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減少資產購買的操作正好相反,是中美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表現。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